小伊今年39歲,是英語檢定老師,更是一位孝順的女兒,母親2年前發現肺癌,未出嫁的她盡心盡力無微不至地照顧生病的母親。直到有天她發現自己的身體越發不對勁,到醫院檢查結果她亦患上乳癌。雖然面對雙重打擊,但為了照顧生病的母親,她努力地配合醫生做各種治療,但無奈治療效果不彰且其病情發展迅速,很快地癌細胞已經擴散至腦部。
母女雙雙住進台大腫瘤病房,其母親在疾病的末期,小伊替母親安排了安寧緩和醫療。但她自己則選擇繼續留在腫瘤科病房持續接受化療,小伊並非不認同安寧療護的理念,其是為了讓自己好起來以便照顧母親,縱使癌細胞已經到了不受控制的地步,她還是堅持繼續做治療,雖然主治醫生勸她不要再做治療增加身體的痛苦,她還是忍受疼痛不願放棄每個機會。
小伊的母親住進安寧病房後,在安寧團隊細心的照顧下,不適的症狀逐漸控制下來趨穩定。在安寧病房中,常看到白髮蒼蒼心力交瘁的小伊父親,來回於安寧病房與腫瘤科病房。小伊的主治醫師與安寧團隊多次勸小伊轉到安寧病房做疼痛控制,但受到小伊的拒絕,直到有一天,小伊終於首肯住進安寧病房,同時也照會了病房的宗教師。
當宗教師踏入病房的那一剎那,還以為自己走錯病床,只因眼前的病人被病魔折磨得不成人形。年歲未際40歲的小伊戴著氧氣罩,雙腳水腫嚴重,頭髮稀疏,雙頰消瘦,坐在輪椅上臉部朝下地趴著,像是七十多歲的老人,教人看了於心不忍。原來小伊喘得嚴重,已經多日無法在床上平躺,當宗教師來到病房時,小伊已經出現瀕死症狀。看到宗教師進來,篤信佛教的小伊示意宗教師,表示自己目前因喘得厲害而無法說話,請宗教師身邊坐下。依小伊過去學佛的經驗,宗教師與小伊一起做生命回顧,肯定其對母親的孝順,對教學認真,與同事相處愉快,小伊雖虛弱但努力地點頭回應著。
住進安寧病房的第二天,小伊的瀕死現象更為明顯,已經完全無法言語,因癌症細胞的肆虐導致疼痛難耐,小伊終於答應使用嗎啡減輕疼痛。醫師考慮到小伊之前從未使用嗎啡,因而謹慎衡量小伊的耐受度,第一次使用的劑量並無法讓小伊緩解其疼痛。宗教師前往探視時,小伊已經無法做任何回應,宗教師默默陪伴在其身邊,輕輕撫摸安慰小伊,此時無聲勝有聲。在安寧病房裡,有時候靜靜的陪伴病人,更勝於一切的言語。
下午,小伊的父親主動來尋找宗教師,小伊的父親告訴宗教師,他不希望看到女兒這樣的痛苦,縱然有千般不捨,他願意祝福女兒早日脫離病苦。小伊的父親抄下了「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希望能以此法語祝福女兒往生極樂世界。宗教師與小伊的父親一起進入病房,為父的給小伊唸了祝福女兒的法語,宗教師在一旁與父親再次一起為小伊做生命回顧,肯定她身為女兒為這個家庭所帶來的歡樂回憶,對雙親的孝順。父親握著小伊瘦弱的手,輕聲「承諾」小伊,父親與弟弟會持續照顧癌末的母親,宗教師也為小伊做臨終開示。
當宗教師與父親正離開病房,打算到其母親的病床時,看護急忙出來通知說:「似乎快不行了!」宗教師與小伊父親再回到小伊病房,這時小伊的同事也來到病房正打算探望小伊,小伊已經接近死亡,宗教師再為小伊開示及順著其呼吸念佛(隨習念佛),其父親也再次牽著女兒的手祝福小伊,小伊在眾人的念佛的祝福聲中呼出人生的最後一口氣往生了。生命就是這麼奧妙,我們出生時大多受到眾人的祝福,往生時是否也能如此在眾人的祝福中離開呢?
從世間悲觀的角度而論,出生的開始亦是走向死亡的開始,「出生」是生命的起站而「死亡」則是迄站,然而出生受到廣泛的認識與歡迎,反之對死亡不重視與排拒。這是由於我們在這世間,只能看到出生的景象,了解出生後的種種,但是對於死亡,我們卻無法從「經驗人」口中得知死後的種種,只能憑宗教或個人想像來理解了。再者,從眾生所見當中,一個人的出生是擁有世間的欲樂、情愛、金錢等六種感官的享受;然而死亡則代表一個人即將失去所有,對眾生來說是難以接受的事實。
生老病死原本就是生命週期的常態,生固然可喜,然而老死未必就是悲劇,只要能提早學習死亡的教育,在面對死亡時,身心上就能泰然。死亡是需要經過學習的,就如同一種知識,只要經過學習,面對「考試」就不會感到慌張與恐懼。
後記:小伊的父親有天到安寧病房的志工室,氣色紅潤地告訴大家,太太也已經安詳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那邊修行去了。他已將太太及女兒的後事辦妥,自己也正慢慢調整心態恢復正常的生活,今日特地回到病房來感謝團隊在他人生最困難的階段給於全力的協助,其父希望他日也能加入安寧團隊為臨終病人及家屬服務。團隊成員再次見到病人遺屬能夠如此身心健康地過生活即已達成安寧緩和醫療團隊服務的目標,那即是末期病人得到「善終」而遺屬獲得「善生」,這是團隊最大的成功與欣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