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員問:
佛教相信有輪迴。可是我常聽說,只有修行得道的眾生才能往西方極樂世界,超脫生死輪迴,而一般眾生都會進入六道輪迴。這個說法正確嗎?如果假設這個說法正確,那我們都和躺在病床上的臨終者說他們會往西方極樂,見到阿彌陀佛,這有沒有可能有所偏差?
希望法師可以為我解答這個困惑。如我的觀念有所偏差,請幫忙矯正。
法師答:
的確,有情在世時造作了種種的善惡業,隨著這樣的善惡業會招感來生的果報。
首先說明六道輪回中也有善道的(天道、人道),並不全然是惡的。有情造作善業會招感往生善道-天上、人間;反之惡業則會招感地獄,傍生,餓鬼。有情會隨著自己的業力流轉於五趣中(注:五趣中都有阿修羅)
但有言:「一念天堂,一念地獄」人的善噁心就在一念之間,有情往生受三大因素影響
(一)「隨重」──造作重大的善業,或造作重大的惡業的人,臨終時將隨著強大的業力往生到或善或惡道中去。
如:造作了五無間業(弒父、弒母、弒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的人因業力異常強,臨命終時會業相現前而往生惡趣。
(二)「隨習」──這是指沒有造作大惡或大善的人,平平淡淡過一生。在他這一生中沒有明顯的重業,但是生活中難免有些善業或惡業,久了也許不自覺,也養成了習慣。到了臨終時由於習慣了某種業力自然會往那個方向去。
如:從前,大名長者問佛:我平時念佛,不失正念。可是,有時在十字街頭,人又多,象馬又多,連念佛的正念也忘了。我想,那時候如不幸而身死,不知道會不會墮落?佛告訴他說:不會墮落的。你平時念佛,養成向佛的善習,即使失去正念而死,還是會上升的。因為業力強大,不一定與心相應的。如大樹傾向東南而長大的,一旦鋸斷了,自然會向東南倒的。所以止惡行善,能造作重大的善業,當然很好;最要緊的,還是平時修行,養成善業的習性,臨終自然會因業力而向上。
(三)「隨憶念」──有一類的人,生前沒有大善或大惡,也沒有養成習慣性的善惡業,這一類人到臨命終時不知往哪裡去,如果在這個時候能夠憶起善行善念就能引發往生人天善趣的果報。反之,如果在這個時候生起惡的念頭,則會牽引他往生到惡趣!所以對這一類的有情,臨終的引導最為重要。這也是臨終關懷的重要性所在。
臨終說法最主要引導「隨習」或「隨憶念」的有情,尤其臨終的病人,身體承受著巨大的痛苦,心念也容易生起煩惱瞋害的心,因此如果能夠在他臨終時提醒他平常的善行善念,做善念的引導,讓他憶念善行,尤其引導光明的極樂世界,讓臨終者保持正念,也就能夠往生善趣或極樂世界了。
另外,佛教還有一種特殊的法門叫做──「懺悔法門」。因為不論是誰,在我們的一生當中難免造作觸惱他人之事,但是只要我們知錯能改,至誠髮露懺悔,誠心懺悔自己過去因無明所造下的惡業,只要不是「五無間業」都能懺悔得到清淨,清淨就是罪障消除;罪業消除,自然就「不墮惡趣」了。
如果病人在臨終前對自己過去所做生起懊惱的心,擔心自己會因此而墮落,此時可運用懺悔法門做為引導,誠心髮露懺悔以後即獲得清淨,也是新生命的開始。
此外,由於阿彌陀佛的願力,允許有情──「帶業往生」,也就是往生到極樂世界時仍存有些許的「惡業」,但只要在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國土繼續善行善念,則必定能夠成就菩薩道業。
引導臨終病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主要讓臨終者有所依歸、減少死亡恐懼、內心生起光明喜悅、憶起自己善行善業,這樣就能有願必成。
希望以上能夠為你解除疑惑.
首先說明六道輪回中也有善道的(天道、人道),並不全然是惡的。有情造作善業會招感往生善道-天上、人間;反之惡業則會招感地獄,傍生,餓鬼。有情會隨著自己的業力流轉於五趣中(注:五趣中都有阿修羅)
但有言:「一念天堂,一念地獄」人的善噁心就在一念之間,有情往生受三大因素影響
(一)「隨重」──造作重大的善業,或造作重大的惡業的人,臨終時將隨著強大的業力往生到或善或惡道中去。
如:造作了五無間業(弒父、弒母、弒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的人因業力異常強,臨命終時會業相現前而往生惡趣。
(二)「隨習」──這是指沒有造作大惡或大善的人,平平淡淡過一生。在他這一生中沒有明顯的重業,但是生活中難免有些善業或惡業,久了也許不自覺,也養成了習慣。到了臨終時由於習慣了某種業力自然會往那個方向去。
如:從前,大名長者問佛:我平時念佛,不失正念。可是,有時在十字街頭,人又多,象馬又多,連念佛的正念也忘了。我想,那時候如不幸而身死,不知道會不會墮落?佛告訴他說:不會墮落的。你平時念佛,養成向佛的善習,即使失去正念而死,還是會上升的。因為業力強大,不一定與心相應的。如大樹傾向東南而長大的,一旦鋸斷了,自然會向東南倒的。所以止惡行善,能造作重大的善業,當然很好;最要緊的,還是平時修行,養成善業的習性,臨終自然會因業力而向上。
(三)「隨憶念」──有一類的人,生前沒有大善或大惡,也沒有養成習慣性的善惡業,這一類人到臨命終時不知往哪裡去,如果在這個時候能夠憶起善行善念就能引發往生人天善趣的果報。反之,如果在這個時候生起惡的念頭,則會牽引他往生到惡趣!所以對這一類的有情,臨終的引導最為重要。這也是臨終關懷的重要性所在。
臨終說法最主要引導「隨習」或「隨憶念」的有情,尤其臨終的病人,身體承受著巨大的痛苦,心念也容易生起煩惱瞋害的心,因此如果能夠在他臨終時提醒他平常的善行善念,做善念的引導,讓他憶念善行,尤其引導光明的極樂世界,讓臨終者保持正念,也就能夠往生善趣或極樂世界了。
另外,佛教還有一種特殊的法門叫做──「懺悔法門」。因為不論是誰,在我們的一生當中難免造作觸惱他人之事,但是只要我們知錯能改,至誠髮露懺悔,誠心懺悔自己過去因無明所造下的惡業,只要不是「五無間業」都能懺悔得到清淨,清淨就是罪障消除;罪業消除,自然就「不墮惡趣」了。
如果病人在臨終前對自己過去所做生起懊惱的心,擔心自己會因此而墮落,此時可運用懺悔法門做為引導,誠心髮露懺悔以後即獲得清淨,也是新生命的開始。
此外,由於阿彌陀佛的願力,允許有情──「帶業往生」,也就是往生到極樂世界時仍存有些許的「惡業」,但只要在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國土繼續善行善念,則必定能夠成就菩薩道業。
引導臨終病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主要讓臨終者有所依歸、減少死亡恐懼、內心生起光明喜悅、憶起自己善行善業,這樣就能有願必成。
希望以上能夠為你解除疑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